close
只要肯學習的人難免會犯錯,學走路的Baby會摔跤,學游泳時會嗆到水,學電腦會下錯指令........這些幾乎都是大家共同的經驗。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想過,錯誤在學習中該如何定位?為什麼有些人會因錯誤而喪失了學習意願?為什麼又有些人卻因錯誤而學的更好?到底我們該如何看待學習中必然會出現的錯誤呢?這些都是有趣且值得深思的問題。 

一九八五年,以三十六歲的「高齡」去亞洲管理學院(AIM)攻讀EMBA,那段時間讓我收穫最多的不是一個學位,而是學會了如何與錯誤相處。 

AIM的EMBA班每年五月開學,許多台灣去的學生常會在六月收到「Love Letters」,這封信是系上教授對學生的警告信,警告什麼呢?警告學生沒有積極參與Case Study,在AIM 的每一堂課都是Case Study,一般而言,美國、星加坡、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國家來的同學都會積極參與討論,反倒是來自印度及台灣這些文明古國的學生常作壁上觀,是英文不好嗎? 

不見得,那麼為什麼幾乎每一年台灣及印度籍同學收到Love Letters的比例都會比較高呢?依據教授的觀察,這種文明古國薰陶下的學生,對「錯誤」十分敏感,深怕言不及義或者說錯話,所以大部分都會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,成為教授眼中不肯積極學習的問題學生,所以才要用Love Letters提出警告,如果再執迷不悟,就會用退學大刑來伺候。 

收到Love Letters之後,照例會被指導教授私下約談,我的指導教授劈頭就問「您知不知道,在AIM有兩種學生可以畢業?」 
「願聞其詳。」 
「答對者與答錯者。」 

答對者可以畢業,這是理所當然,但是答錯者也可以畢業就有點匪夷所思了,於是反問教授:「為何答錯者可以畢業呢?」 

「請問一般人會故意答錯嗎?」 
「No !Sir」 

「所以如果他不是故意要答錯,但卻答錯了,那就表示他對這個問題的邏輯不嚴謹,或者推理有問題對不對?」 
「Yes! Sir」 

「而如果他不回答,他有機會發現自己思考上的這些盲點嗎?」 
「No! Sir」 

「如今透過錯誤,他發現了自己的盲點,請問這是不是一種收穫與進步呢?」 
「Yes! Sir」 

「既然他有了收穫與進步,那麼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不是就已經達成了呢?如果這個最重要的目的達成了,為什麼我們不讓他畢業?」 

好啊!原來這些心胸開闊的長者對錯誤居然別有見地........。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長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